詞條
詞條說明
觀世音菩薩,也稱觀自在菩薩,是“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”的簡稱。又作南無觀世音、師子無畏音、大慈柔軟音、大梵清凈音、大光普照音、 天人丈夫音、能施眾生樂、濟度生死岸等。因觀世音菩薩曾經發愿,任何人在遇到無論任何災難時,只要一心虔誠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圣號時,即會得到觀世音菩薩的救度——“觀其音聲,皆得解脫”,因此,名為“觀世音菩薩” 推薦閱讀: 十八羅漢雕塑 十二老母神像 文武財
編輯雕像儀式,如:雕像開放、祭壇裝飾設計、奉獻、敬香等,屬于崇拜的范圍。因為道教佛教儀式是隨著雕像的建造而逐漸進行的,所以我們從雕像的建造開始。一、構建神像雕像包括木雕屏風、泥塑制作、竹縫夾、石雕工藝品等。藝術創作雕像時,應舉行敬佛儀式。儀式有兩個關鍵點:(1)在選擇吉祥的日子和月亮之前舉行動工儀式。起初,上貢,魔鬼回到云端,念經周日。如果是木雕屏幕,石雕工藝品滴水觀音工匠應用大刀在木材上輕輕切割
佛教中四大菩薩,指的是文殊菩薩、觀音菩薩、普賢菩薩、地藏菩薩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薩。文殊菩薩代表聰明智慧,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、曼殊室利、法王子。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,世稱“華嚴三圣”。應化道場為山西五臺山。也叫大智菩薩。觀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,觀音菩薩又稱觀世音菩薩、觀自在菩薩等名。以大悲顯現、拔除一切有情苦難為本愿,循聲救苦,不稍停息。觀音菩薩是西方較樂世界的上首菩薩。應化道場為
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、護持正法的阿羅漢,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。他們都是歷史人物,均為釋迦牟尼的弟子。十六羅漢主要流行于唐代,至唐末,開始出現十八羅漢;到宋代時,則盛行十八羅漢了。十八羅漢的出現,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偏好有關。十八羅漢雕塑的特點:一位是坐鹿羅漢,他曾經乘坐他的鹿騎進皇宮勸說國王學佛修行;二位是歡喜羅漢,他清楚世間一切善丑惡,所以在很久以前,他是故印度一名雄辯
公司名: 鄧州市朋林閣工藝品店
聯系人: 尹小輝
電 話: 15139008756
手 機: 15139008756
微 信: 15139008756
地 址: 河南南陽鄧州市羅莊鄉嶺上
郵 編:
網 址: plggypd.b2b168.com
公司名: 鄧州市朋林閣工藝品店
聯系人: 尹小輝
手 機: 15139008756
電 話: 15139008756
地 址: 河南南陽鄧州市羅莊鄉嶺上
郵 編:
網 址: plggypd.b2b168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