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條
詞條說明
四大菩薩之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彩繪佛像圖片 文殊師利大智菩薩樹脂雕像
文殊菩薩,佛教菩薩名,梵文Maňju?rī的音譯,略稱“文殊”,意為“妙德”“妙吉祥”等,新譯“曼殊室利”。文殊師利菩薩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,以論述“般若性空”和“般若方便”的理論著稱。佛教菩薩名,梵文Samantabhadra的意譯,也曾譯為遍吉菩薩,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。普賢菩薩是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,象征著理德、行德,與象征著智德、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,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、右脅侍。此外,毗
笑獅羅漢的法器是什么 十八羅漢尊者樹脂雕像圖片大全 廟宇供奉佛像批量定制
十八羅漢是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的,因此,先說十六羅漢。 佛經中講,十六羅漢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,他們遵佛的囑托,不入涅盤,常住人間,普度眾生。較早北涼、道泰譯的《入大乘論》中說:“尊者賓頭盧、尊者羅骺羅如是等十六諸大聲聞----守護佛法,”但未列出其余十四人的名字。較早十六羅漢的名字,是從何處來的呢?是唐、玄奘法師譯的《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》(簡稱《法住記》)中較早記載的。
三皇,一說為歷史時期,即"三皇時代"(公元前?年-公元前3077年),又意為人物合稱,原始意義上的三皇是指天皇氏、地皇氏、人皇氏,后增補原始社會時期的三個**的部落**或部落聯盟**,即燧人、伏羲、神農(即炎帝)作為"三皇"。后期增補的后三皇在不同文學著作中分別有不同的說法:如燧人、伏羲、神農,出自《尚書大傳》;伏羲、祝融、神農,出自《風俗通義》;伏羲、神農、黃帝,出自《三字經》;有巢氏、燧人氏、
手工貼金釋迦佛 地藏王 觀音佛像坐像 娑婆三圣樹脂玻璃鋼佛像制作廠家
釋迦牟尼佛、地藏王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常於此娑婆世界度化眾生,與此土有情,具甚深因緣,故世稱「娑婆三圣」。"娑婆"是梵語的音譯,也譯作"索訶"、"娑河"等,意為"堪忍"。有兩層意思:一層意思是說"娑婆世界"的眾生罪業深重,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,故"娑婆世界"又可意譯為"忍土",被稱為"五濁世間",是"較樂世界""凈土"的對立面,這里容易產生各種罪孽,因此說"大千世界,無奇不有";另一層意思,是說釋迦牟
公司名: 鄧州市莊嚴雕塑廠
聯系人: 王畔
電 話:
手 機: 13243199594
微 信: 13243199594
地 址: 河南南陽鄧州市羅莊鎮唐坡村412號
郵 編: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