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條
詞條說明
清末,由于太平天國運動,茅臺鎮的釀酒業毀于戰火。同治元年1862年,華聯輝為盡孝心,滿足祖母喝到當初茅酒的心愿,在茅臺鎮重建釀酒作坊一成裕燒坊,恢復了中斷七年的茅臺鎮釀酒生產,并且注冊了商號。 1915年,以成裕燒坊為代表的茅臺酒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,茅臺酒因此成為世界三大名酒之一。1949年10月1日,成裕燒坊酒成為指定為開國慶典用酒。1953年,在原成裕燒坊基礎上與榮和以及恒興燒坊合并成立國
茅臺鎮國作為醬酒之鄉,有著長遠的歷史文化內涵,公元前135年,茅臺古鎮一帶,就開始產酒,當時產的一種枸醬酒深受漢武帝贊譽,《遵義府志》載:枸醬,之始也。 茅臺鎮最早的釀酒坊是“大和燒房”,在清代已有二十多家了,相當興旺,咸豐年間因戰亂中斷生產。清同治一年(1862年)茅臺酒坊于舊址重建,其中大家都知道的成裕燒坊。創始人就是當時著名的鹽商——華聯輝 茅臺成裕燒坊的創始人是——華聯輝。原是一家規模性燒
土陶壇子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,同時它也是對中國酒類有著極具象征意義的作用,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儲藏文化的媒介。然而現代土陶壇子用來裝酒,不僅僅是為了傳承,還有許多好處。 一、土陶壇子不透光,它避免了光對酒的反應作用,能保持酒質; 二、酒對溫度特別敏感,土陶壇子導熱慢,它可相對保持住的酒溫,使酒不易變質; 三、土陶壇子吸水率大,避免了酒的揮發; 四、土陶壇子造型多樣,古來釀酒多用土陶壇子,歷
茅臺作為醬酒之鄉,有著獨特的中國文化酒的韻味,對于喜歡喝酒的人來說,一定要去一次茅臺鎮,才能真正地領略到醬酒之美,才能享受那種穿越古今的厚重感,才能將你愛酒的感情更加深厚,到了茅臺鎮才能身心感受中國醬香的生命力與滲透力。 不到茅臺無法親身想像中國白酒到底好在哪,也無法從心底迸發出難以言說的悸動。當然,未到酒都茅臺,只能積攢關于醬酒工藝、風味的文字信息,到了茅臺鎮才能身心感受中國醬香的生命力與滲透力